我国最早的货币,可以追溯到夏代。夏代使用一种海生贝壳作为货币,古人称之为“货贝”,货币学家称其是中国货币的鼻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货币经历了5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距今已有近72年历史。2019年,我国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对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进行了大调整,从票面结构到防伪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据央行向前发布的消息显示,11月5日,新版5元纸币将正式与大家见面。新版5元纸币沿用201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的设计模板,并加入全新的双面凹印对印技术,让新版纸币的特征更为明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之中,货币的单位是“元”,但在人民币上印的却是“圆”。这样明显的“错误”,甚至连小学生都能一眼看出,为何新版人民币发行在即,却依然没有更正呢?
人民币上印刷“圆”的缘由,还有从古代开始说起。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货币杂乱无章,大体可分为铲币、刀币、环钱、楚币4种,且各国之间无法流通。直至秦朝统一,秦始皇颁布货币改革令: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在之后,不论如何改朝换代,银钱统一都成为了固定制度。随着朝代的更迭,货币的形状也逐渐开始从刀型过渡为圆形。早在上千年前,“圆”就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货币的形象。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习惯用真金白银交易,货币的计算也变为了重量单位。不过由于银子大小不一,纯度不一,重量不一,导致人们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十分不便。之后,西方货币传入中国,人们开始仿造西方的“硬币”制造较为规范一致的“银圆”,以作货币使用。而在之后发行的纸币中,便以“圆”作为货币单位,并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历史因素之外,“圆”作为货币单位也是得到了国家的肯定。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单据的基本规定》,当中提到:金额为贰、陆、亿、万、圆等繁体汉字的,也应受理。这也是对人们传统写作习惯的肯定。
在《近代汉语词典》中,“圆”和“元”在货币单位上的含义是相通的,是可以互通的。而在1995年颁布的银行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人民币的货量单位为“元”,但也并没有明确规定停止使用“圆”字。
除此之外,文字学家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写道:近代使用的货币单位“元”,本因圆形银币而得名。对这个单位词来说,“圆”是本字,“元”是起简化作用的假借字。现在以“圆”为“元”的大写,大写反而是本字,这是一个特例。
因此,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圆”本来就是正字,我们所用的货币单位也应当为“圆”字才对,只是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才被简化成了“元”。除此之外,“圆”与“元”基本被视为大小写关系,因此同为1元的面值,纸币上和大写汉字“壹”搭配的是“圆”,硬币上和阿拉伯数字“1”搭配的是则是“元”。
总的来说,人民币上使用“圆”字作为单位,并非错别字,反而是对于文化的历史传承。无论是“圆”还是“元”,都是正解,并不存在错别字的说法,只要不影响使用,大家也不必太过于咬文嚼字。
咨询> 18511112422 (同微信)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