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认几个定义及公式
说到递延所得税需要明白以下几个定义:
1、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2、递延所得税产生的原因,是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上,所得税计算当期费用抵减上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不包括永久性差异。
3、记住两个公式:
所得税费用 = 当期应交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 递延所得税资产
ps:其中所得税费用是一个会计概念,应交所得税是一个税法概念和实际操作对应纳税现金流出,递延所得税就是为调节这两者的差异而存在的概念
4、当期账面资产金额小于资产计税基础,或当期负债账面金额大于负债计税基础,而产生的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二、企业所得税一般核算原理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确定当期所得税。
第二,确定递延所得税。
第一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二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识别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四步,以预期的适用税率(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乘以各项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
第五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动确认为损益、权益或调整商誉。
第三,确定所得税费用。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即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三、常见资产项目的所得税分析: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别往往产生于两个来源,一个是折旧方法不同,另一个是计提减值准备,一般来讲,计提减值准备是因为企业遭受了不利影响,当期利润要减少,应该少纳税,但是税法不认自己计提减值准备这种做法,所以当期多交了税,此时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常见负债项目的所得税分析: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预计负债(未决诉讼):一般来讲,今年确认预计负债,是因为今年确认了营业外支出,按理讲今年要少缴税,但税法不认,所以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就等于账面余额,但计税基础一般为0(将来实际发生时可以税前扣除),所以一般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多,就产生一点资产回补)。但如果说是政府罚款之类将来不能税前扣除的,就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一般计提这个会导致收入减少,但税法不认,也存在多缴税的问题,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账面余额,但计税基础等于0,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收益(政府补助):如果说政府补助是应税收入,则收到的时候就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账面价值等于账面余额,但计税基础为0,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如果政府补助是免税收入,则并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都等于账面余额,所以不确认所得税影响; 应付职工薪酬:存在一个税法规定一旦超过限额就要调增应纳税额的情况,但因为超过部分在以后期间也不能税前扣除,所以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都等于账面余额,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负债:比如应付环保处罚罚款,将来不能税前扣除,所以账面价值同计税基础同账面余额,所以不确认所得税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分析:
未弥补亏损:这个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这个超出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当年是不能税前扣除的,但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扣除,所以这个情况虽然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而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与股份支付咨询> 18511112422 (同微信)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