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假设(accounting hypothesis),亦称会计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的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
我国在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首次应用会计假设这一概念。
目前为国内外会计界普遍认可的基本假设有四个,即会计主体(entity)丶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丶会计分期(accounting peried)和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ment)四个假设。
para 1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entity),又称会计实体,是会计核算服务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的立场和空间活动范围的界定。会计主体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和假定。
对于会计主体的择定,往往依赖于两个基础。一是根据能控制资源丶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二是根据特定的个人丶集团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
一般而言,一个经济单位就是一个会计主体,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将特定个人丶集团的经济利益范围作为会计主体,如合并会计报表和企业内部的责任中心等。
因此,会计主体区别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就像分公司丶集团事业部丶部门车间等,往往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但是却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独立核算。
又如:我们日常实务每月拿到的银行对账单,其企业银行存款余额在贷方,就是因为这份对账单是以银行作为会计主体而出具的往来对账凭据。
通俗而言,“为谁做账,为谁核算,站在谁的立场,谁就是会计主体。”
para 2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是指会计上假设企业将继续存在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清算或者解散,企业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是一种理想的假设状态。
持续经营下来,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丶出售或转换,而其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增大。同时,由于股份制企业的出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丶有限责任股权分散丶现代化大生产的投入丶跨国并购的出现,企业随时都有清算丶终止的可能,使得持续经营成为一种客观需要。
同时,持续经营也是会计分期的前提。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都是对会计主体经营时间长短的描述,界定的是会计主体的时间范围。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para 3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accounting peried)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丶间隔相同的期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丶季度和月度,其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会计分期假设是为企业核算和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描述企业在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的一种假设,是企业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丶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与摊销丶待摊与预提等会计处理方法。
在我国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双重财务报告目标下,会计分期假设与会计的管理职能直接联系。计算期间收益,定期编制会计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para 4
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ment)是指企业在财务会计确认丶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一般采用人民币作为货币计量单位,但是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单位和尺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使用货币计量时,同时必须附带两个假设:一是货币的币值稳定性;二是计量单位币种的唯一性。
但是,随着智力经济的发展,更多其他的生产要素及资源参与公司经济利益的核算与分配。如科技创新能力丶人力资源等都难以用货币计量,如此很难在财务报表体现出来。
同时,如btc丶eth等数字加密货币的兴起,资本市场的交易频繁,资金的高速运转等,也都在加剧货币计量的不稳定性,这些都对原始的货币计量假设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与冲击。
para 5
结语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的合乎情理的推断和假定,会计假设本质上是一种理想化丶标准化的会计环境。
但是,假设毕竟与经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这种假设成立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假设与现实的脱节应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
当现实经济环境与会计基本假设偏离较大时,假设就必须作出相应的修正丶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良性”运作
咨询> 18511112422 (同微信)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