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制度,在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与金融或非金融的各个领域相结合,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信托制度与信托公司这一主体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业态。
中国信托公司做什么?这是国内的金融同行、各界朋友,关注中国经济的海外人士都想了解的问题。即使是中国信托公司的从业人员,在埋头工作之余,也希望从理性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
与此相关的研究其实已经不少。有的探讨信托的法理、信托的基本理论,有的专注于技术性的业务操作,有的谈信托公司的转型与发展。而《信托的逻辑》的定位,则是在这些内容之间架设连接的桥梁。我们既不会停留于理论的探讨,也不会深入业务的细节,而是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在原理和实务之间,寻找连接的路线图,最终清晰、系统地呈现中国信托公司业务的全貌和商业逻辑。
《信托的逻辑》一书着眼于中国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和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金融视角,即融资金融、投资金融、服务金融,结合信托制度,而不是以后者为本位;二是市场立场,立足中国现实阶段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尊重实践及其背后的逻辑,而不是假设场景或者无视场景;三是竞争导向,探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行稳致远的规律和逻辑,从中寻找使信托制度得以发扬光大的可能性。
此书的价值和贡献,可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信托”一词的解读。信托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含义,它指的可能是信托制度、信义义务、信托公司、信托产品或者信托业务。只有厘清这几个相互交织的概念,才能准确认知中国信托公司行业。中国信托公司的业务,是舶来的信托理念、制度与中国本土的市场经济、金融监管合流的产物。信托业务、信托产品所谓的一些特点,并不见得是天生固有的,它可能是信托制度特性的反映,可能是信托公司主体功能的表现,也可能是信托行业监管的结果。
二是关于“做什么”的诠释。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从资产管理的商业视角,而非法律或别的视角来看待信托业务。信托业务是“信托关系+资产管理服务”的概念,信托关系只是基础法律关系,信托公司在信托关系上附加各种不同的资产管理服务,才构成信托业务。而附加的部分才是信托业务最为核心的内容。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形形色色的信托业务品种,我们会发现,有的同名而异质,有的异名而同质,有的重要却无名,有的有名却不正,所以我们需要去梳理、正名、归类,其中必然需要去澄清一些误解或者偏见。
三是关于中国信托公司可能的方向的探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中国信托公司近20年来的实践,尊重市场,尊重交易;同时也有反思,反思其不合理、不完善的一面,并借鉴海外金融服务的成功实践、发展规律,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对特色金融的需求,展望信托公司业务“可能有的样子”。我们希望本书的讨论不只停留在现实层面,而更具有方向性、引领性。
最后,所有的认识和思考,都根植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书中所扮演的,更多是记录者的角色。
咨询> 18511112422 (同微信)拨打电话